各位桩友,有没有经历过站桩时腿肚子抖得像筛糠,酸得直咧嘴?
这酸爽劲儿,简直让人怀疑人生!
别慌,今儿就来唠唠站桩小腿酸疼那些事儿,手把手教你轻松化解!
图片
一、小腿酸?问题出在腰胯没松沉到位!
误解一:死命下蹲,膝盖遭殃?
大错特错!小腿酸痛,十有八九是没参透 “松腰坐胯” 这四字真言。
腰没松透,胯没坐实,力量全憋在大腿小腿上,膝盖还拼命往前顶,小腿肌肉能不叫苦连天吗?
《苌氏武技书》早就点明:“两膝着力,自有一种沉重如山之意。” 这股力,得靠松沉自然形成,硬憋可不行!
误解二:气滞血瘀,经脉堵塞!
还真说对了!小腿后侧是足太阳膀胱经,侧面是足少阳胆经。站桩时姿势不对,或是重心偏移,气血在经络里就像遇上大堵车。
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“经脉者,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。” 气血不通,肌肉能舒服吗?时间一长,那酸麻胀痛,谁站谁知道!
图片
二、想站得舒服?掌握这 3 个核心要领!
1、调形松腰,胯似坐高凳!
别盲目追求低桩!刚开始站高点,膝盖微微弯曲,先找到腰胯松沉、稳稳当当的感觉才是关键。
腰背想象轻贴墙壁(可别真靠墙!),命门穴微微往后松,骨盆自然下沉,尾闾就像秤砣一样往下坠。
坐胯时,感觉屁股底下有个稳当的高凳,重心落在两脚涌泉穴连线的中点。正如《内功四经》所说:“谷道提起,腰意塌下,胯骨坐正。” 腰塌胯坐,力量自然能沉到脚底生根。
2、重心流转,似踩稀泥!
别把重心死死压在脚跟上或前脚掌,试试 “前三后七” 或 “前四后六” 的比例,前后微调,就像踩在稀泥地里,微微能挪动。
《十三势歌》提醒:“命意源头在腰隙,变换虚实需留意。” 让重心在双脚间微妙转换,如同阴阳流转,气血通畅了,小腿压力自然大减。
3、导引气血,热流脚下涌!
站定后,深吸慢呼,意念引导气息沿腿内侧缓缓沉入脚底涌泉穴。
医书《医宗金鉴》记载:“涌泉为肾经井穴,为精气所出之处。” 意到气到,脚底自然涌起一股暖流。
要是酸得受不了,可轻微做 “金鸡抖翎” 或 “趟泥步” 的意念动作(外表看不出来那种),让小腿肌肉轻轻颤动,促进气血微循环。
《少林拳术秘诀》提倡的 “静中求动”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三、酸痛是进步的信号!
小腿酸痛,其实是身体给你的 “成长提示”!
适度酸胀说明肌体在适应,筋骨在变强,但要是出现刺痛、关节不适,必须立刻调整或休息!
《易筋经》强调 “循序渐进,持之以恒”,功夫急不来。
刚开始别硬撑半小时,从 5 分钟起步,等找到腰胯松沉的感觉,再慢慢增加时长。老话说 “功夫在站”,这 “站” 里的门道,靠的就是日积月累的松沉功夫。
收功后的放松也至关重要!
拍打、按摩小腿肚(承山穴附近),或者用温热水泡脚,引气血下行,散淤通络。《内功图说》就十分重视收功,这可是 “散其郁结,舒其筋骨” 的关键一步。
站桩就像栽树,只有根深才能叶茂。小腿酸痛,是身体在提醒你 “松腰坐胯” 还没练到家!腰胯一松,仿佛云端安坐;气血一通,脚下生风。
老辈武人常说 “练功如春起之苗,不见其增,日有所长”,这份松沉通透的功夫,就藏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与调校中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